今年以來,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中,汾西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充分發揮中央彩票公益金撬動作用、放大聚合效應,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產業、鄉村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互促共融、同頻共振,打造了一套山區縣鄉村振興模式。截至目前,形成一條鄉村振興特色發展帶,建成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生活現代化兩個示范核,打造了以僧念鎮段村為中心的6個鄉村振興示范區,輻射帶動全縣86個行政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堅持黨建引領和市場推動“雙發力”,推進集體產業持續發展。組織引領,優勢互補,產業項目由“一枝獨秀”變為“百花齊放”。在行政村實現村級光伏電站“全覆蓋”的基礎上,整合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中央省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金等,圍繞做大做強肉牛、肉雞、核桃、玉露香梨、特色種養等主導產業,把“一村一品”確定為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采取入股分紅、帶動務工等方式,村級規劃、鄉鎮審核、部門論證,一村一策,“遍地開花”上項目,實現了“戶戶有產業、村村有項目、人人有幫扶”的發展目標。典型引路,共建共贏,產業模式由“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選擇資源條件好、產業基礎好、支部班子好的“三好”村作為試點,政策優先、資金傾斜,先行先試,培育典型;鼓勵引導“無資源、無產業、無能人帶動”的“三無”村結隊掛靠,推進先進帶后進,強村帶弱村,形成村企聯建、村村聯營等“抱團發展”模式。僧念鎮段村用好中央彩票公益金,積極發展養羊、肉牛、蔬菜、蘑菇四項產業,連帶周邊四村“抱團”打造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示范帶,形成集群效應。平臺引育,內外聯動,產業發展由“政府主導”變為“市場運作”。成立汾西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7個鄉鎮子公司和86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搭建起縣鄉村三級涉村投資平臺。設立發展基金,打造專業團隊,變政府“給錢”為“給項目”,全力支持村投平臺在主推服務、主抓基地、主上項目上做文章,形成了“多個管道蓄水、一個龍頭放水、三級平臺主導、精準實施滴灌”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今年年底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將突破3000萬元,村均收入達到34萬元以上。
堅持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雙提升”,推進鄉村治理持續加強。建強組織增動力。優化鄉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引導17個村共建產業聯盟黨委3個,120余個專業合作社同行政村共建功能性黨支部86個,建立庭院黨小組1600余個,推動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干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把全縣93個村(社區)劃細劃小為1600余個“微網格”,同步設立黨小組,配備“專兼輔”網格員,形成“鄉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五級縱向聯動體系,用“紅色微網格”織密鄉村治理網絡?;匾崮芰?。牢記領袖囑托、感恩奮進前行,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將示范區內的原僧念鎮中學和段村小學舊址改造成鄉村振興教育培訓基地和段村黨員教育基地,并將縣域內劉家莊村抗日游擊隊等紅色資源和師家溝清代民居等國情教育資源“串珠成鏈”,打造了集黨史教育、國情教育、鄉村振興教育于一體的培訓基地示范帶,為提升全縣黨員干部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截至目前,依托基地開展各類研學、培訓150余期5500余人次。發動群眾聚合力。實施村級陣地提檔升級項目,15個村先行建成公共浴室、洗衣房、理發室“三件套”,31個因災受損村級黨群中心全部提檔升級,支持39名省直機關定向選調生抱團實施17個服務群眾創新項目。推廣“幸福積分”管理辦法,評選鄉村兩級星級文明戶8500余戶,以“小積分”撬動“大幸?!?。開設“汾西先鋒”抖音號,拍攝11部基層治理汾西方言輕喜劇,以“小視頻”跟進宣講基層“大道理”,兩部視頻被中組部評為“優秀新媒體作品”。
堅持招才引智和培才育才“雙聯動”,推進鄉村人才隊伍持續壯大。推進“縣校合作”招才引才。聚焦示范區創建和鄉村振興,開展“縣校合作、基地共建”行動,同清華、同濟、山西農大等省內外高校共建鄉村振興人才培訓、鄉村交通振興、科研成果轉化等32個基地,吸引兩個博士團來汾調研,清華、北大、山大等200余名學子來汾支教、實習實訓,柔性引進5名博士研究生,全職引進20名碩士研究生,回引43名在外優秀人才進入村(社區)黨組織班子。加強教育培訓培才育才。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實現全縣93個村(社區)全覆蓋。建設省級定向選調生培養鍛煉基地,51名選調生在鄉村一線實踐鍛煉、墩苗成長。選派鄉村兩級工作隊94支288人,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注入源頭活水。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工程,用好清華大學遠程教學站“同步課堂”,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31期1.3萬余人次,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00余人,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和實用人才1500余名。強化保障激勵愛才留才。印發實施《汾西縣關于廣聚人才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人才引進、培育、保障、工作機制等四個方面確定10條更具針對性的政策舉措,既有給予補貼補助獎勵等“真金白銀”的投入,又有“小集鎮”人才服務站、高層次人才及項目“一事一議”等“誠心實意”的支持,營造了拴心留人的敬才愛才環境,有效激發了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汾西縣將持續用力發揮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撬動作用和聚合效應,推動產業、組織、人才“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耦合聯動,為全縣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聚焦6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上項目、提質量,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帶動全縣86個村集體穩步增收;聚焦示范區兩個教育基地抓培訓、強實效,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十百千”計劃,輻射帶動10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建設,培養100名鄉村振興“帶頭人”、1000名高素質農民和1000名農村實用人才;聚焦示范區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引能人、育新人,組織縣委聯系專家人才為示范區建設開展組團服務,回引培育一批優秀本土人才投身示范區建設,推進各類人才資源向示范區集聚,把示范區建設成“產業集聚區、組織振興區、人才富集區”,為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打造“汾西樣板”、提供“汾西經驗”、作出“汾西貢獻”。 (作者系汾西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