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3545”戰略 建設美麗隰州
隰縣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圖為會議現場
1月31日,隰縣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總結去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今年經濟工作。隰縣縣委書記李俊平出席會議并講話??h委副書記、縣長梁少杰作工作部署??h委副書記楊光主持會議??h委常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負責同志,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出席會議。各鄉鎮書記、鄉鎮長,縣直單位和省、市駐隰各單位一把手,各村(社區)“兩委”主干,部分廠礦企業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議認為,過去一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隰縣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隰縣縣委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堅決落實省委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市委“1355”戰略部署,帶領全縣上下轉變作風、擔當作為、苦干實干,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各方面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發展的活力動力進一步增強。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科學指引的結果,是中央和省委、市委英明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團結奮進、真抓實干的結果。
會議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隰縣實踐的奠基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科學研判形勢,站位全局觀大勢,把握機遇看趨勢,保持清醒找差距,補短板、固底板、鍛長板、揚優勢。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梨果示范縣、生態康養地、區域中心城“三大目標”,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城市更新改造、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園區創新發展“五個重點”,開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作風轉變、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四項行動”,打造好天、好地、好人、好梨、好干部“五張名片”,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奮力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隰縣實踐路徑。
會議指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必須堅持綱舉目張,聚焦關鍵領域、關鍵任務、關鍵環節,系統施策、精準發力,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工作提升,重點抓好“八個聚力”。一要聚力鄉村振興,夯實高質量發展深厚根基。二要聚力產業賦能,筑牢高質量發展根本支撐。三要聚力項目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四要聚力改革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泉。五要聚力城鄉融合,拓寬高質量發展空間載體。六要聚力生態文明,彰顯高質量發展重要內涵。七要聚力民生保障,共享高質量發展生活品質。八要聚力平安建設,堅守高質量發展工作底線。
會議強調,高質量發展核心在黨、重點在人、關鍵在干。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能力和水平,以黨的建設高質量引領經濟發展高質量。要強化政治擔當。全縣上下要心懷“國之大者”,落實黨管經濟之責,把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要求落實到經濟工作各方面。要強化能力提升,各鄉鎮、各部門要提高把握政策能力、科學謀劃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搶占發展先機,開創發展新局面。要強化實干作風。各級各部門要以“轉變作風、擔當作為、再創輝煌”紀律作風整頓為契機,敢擔當、善作為、察實情、重實效,創造性抓好工作落實。要強化督導考核,在全縣形成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良好氛圍,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要強化團結奮斗,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全力以赴推動隰縣各項工作行穩致遠。
會議對今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會議指出,圍繞“3545”發展戰略,以及縣委確定的縣鄉“8+7”重大任務,今年要具體抓好八個方面工作:一是抓實鄉村振興發力點,步步為營,強化有效銜接力。要持續發力鞏固脫貧成果不褪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抓住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兩個關鍵”,抓好駐村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兩類幫扶”,健全完善問題長效排查和限時解決制度,跟蹤排查“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鞏固情況,逐項完善問題、責任、整改“三清單”,確保問題整改動態清零、清倉見底。要持續推動鄉村產業優化不停步,打造一批產業鏈延伸企業,進一步管好用好光伏扶貧101座村級電站,持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給群眾真金白銀的實惠;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深化農村改革,嚴格落實種糧農民收益保障制度,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保障好、帶動好。要持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不松勁,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村覆蓋、向戶延伸,特別是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水、電、網、交通全覆蓋服務由有向優,調整城鄉公交運營機制,提高城鄉交通便捷程度。二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強化產業競爭力。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聚焦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人才強縣發展戰略,發揮“縣校合作”載體作用,加快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以產業“點”的提質,帶動發展“面”的轉型。三是把握項目建設主動性,攻堅克難,強化項目支撐力。將項目建設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樹立“以項目論英雄”的鮮明導向,在全縣上下掀起大抓項目、大抓發展的熱潮。四是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周到服務,強化投資吸引力。提高工作精準度,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切實增強招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夯實示范區主陣地,加快完善“一區六園”布局,圍繞梨果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推進示范區提檔升級,著力打造全省農業類示范區示桿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給予企業發展真金白銀支持、真心實意服務、真抓實干推進,讓各類市場主體感受到隰縣“速度”,體驗到隰縣“溫度”。五是立足生態文明示范區,深挖優勢,強化生態驅動力。要抓住成功命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有利契機,把握生態優勢,守住綠水青山好環境,保持空氣常新、實現秀水常清、做到土地常綠。六是打造高品質或市生活,宜居宜業,強化發展持續力。要統籌縣域生產、生活 生態、安全需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造更靚的城市顏值、更優的城市氣質、更好的治理模式、更足的生機活力。七是全方位增進民生福祉,盡力而為,強化民生服務力。要堅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惠民力度只強不弱,持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狠抓民生保障改善,不斷增進人民福祉,讓“最后一公里”成為“最好一公里”。八是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守好底線,強化安全保障力。要聚焦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社會安定,營造持續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
會議號召全體黨員干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央、省委、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攜手同心,真抓實干,勇毅前行,久久為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隰縣篇章。 (肖懿桐)
隰縣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回眸2022
過去一年來,隰縣縣委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堅決落實省委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市委“1355”戰略部署,帶領全縣上下轉變作風、擔當作為、苦干實干,集思廣益謀劃發展“新思路”;穩中求進取得經濟運行“新突破”;持續強化主導產業發展“新動能”;持之以恒提升脫貧攻堅“新成效”;用心用情書寫民生幸?!靶麓鹁怼?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喜獲生態文明“新成果”,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各方面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發展的活力動力進一步增強。
“3545”發展戰略
3,聚焦三大目標
即全面建設梨果示范縣、生態康養地、區域中心城。
一是梨果示范縣。以標準化、品牌化、優質化“三化”建設為重點,堅持高標準生產、高科技突破、高品質上市、高效益回報、高頻率宣傳、高質量發展,推動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把隰縣建設成中國最高標準玉露香梨之鄉。
二是生態康養地。以創建晉西休閑康養之都為目標,深耕“中國金梨之鄉”“中國玉露香梨之鄉”品牌效應,開發生態資源,挖掘歷史文化,整合文衛要素,創新融資機制,配套康養設施,優化康養環境,豐富康養產品,建設具有梨韻文化、民俗體驗、生態康養、觀光農業為特色的農文旅融合觀光基地、醫養結合康養基地、森林度假旅游基地、一體化服務養老基地,為社會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生態康養服務,將生態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優勢。
圍繞這一目標,策劃一批重點項目、建成一批示范工程、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搭建一批康養平臺、培育一批康養人才,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實現金山銀山“價值”,打造“綠色繁榮發展、文化活力彰顯、全域旅游共享,生態功能保護、環境優美宜居”的晉西康養金地。
三是區域中心城。聚焦城市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和短板,創新城市更新融資模式,按照“規劃引領、試點先行、重點突破、分期實施”的總體部署,實施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行動,按照“一核引領、軸帶聯動、四區互通、五廊串聯”的總體思路,形成山水相依、產城融合、多點呼應的城市格局,使城區空間結構更優化、基礎設施更完善、公共服務更便捷、人居環境更舒適、文化特色更鮮明,充分彰顯三晉雄邦、河東重鎮的獨特魅力。
5,圍繞五個重點
堅持系統謀劃、突出重點,全力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城市更新改造、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園區創新發展。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持續壓實縣鄉村三級責任,健全完善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抓好產業、就業等重點工作,持續提升脫貧成色;扎實推動產業、組織、人才、生態、文化“五大振興”,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
二是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圍繞梨果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打通種植、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打開增值增效新空間,提升玉露香梨區域公用品牌,促進一二三產業有效融合,全力建設以梨果產業為主導的農業全產業鏈示范縣。
三是城市更新改造。狠抓交通路網、安居工程、城市管理三大領域,優化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完善“四縱十一橫”路網體系,持續深化老舊小區改造,積極謀劃城市綜合體建設,全力抓好縣城環境治理,全面提升宜居宜業水平。
四是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牽引,加快全域生態環境治理,積極倡導綠色文明生活理念,大力培育以綠色清潔能源為支撐,農文旅融合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積極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力塑造生態圣地。
五是園區創新發展。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牽引,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加強玉露香梨產業發展研究院運營管理,探索多種聯農益農機制;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為主陣地,完善“一區六園”布局,圍繞梨果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積極策劃包裝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加快示范區提檔升級。
4,開展四項行動
扎實開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作風轉變、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
一是項目建設專項行動。堅持項目為王,嚴格落實專班專人抓、集中開工推進、定期調度通報機制,精準策劃包裝項目,用心做好項目手續辦理、融資用地等前期保障,全力以赴推動項目落地開工、投產達效,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二是招商引資專項行動。編制招商圖譜,制定優惠政策,創新招商方式,圍繞梨果全產業鏈、輕工業、新能源等優勢產業,深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對接國內500強、央企、行業龍頭企業、高等院校和商會,引進帶動就業多、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項目落戶隰縣。
三是作風轉變專項行動。持續深化“轉變作風、擔當作為、再創輝煌”紀律作風整頓,抓實“十個一”活動,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引導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轉變工作作風,嚴守紀律規矩、增強宗旨意識、主動擔當作為,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四是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落實城市鄉村治理工作措施,抓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基層網格治理、社區物業黨建聯建等重點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5,打造五張名片
堅持發揮優勢,特色引領,打造好天、好地、好人、好梨、好干部“五好”隰縣,奮力走出具有隰縣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一是好天名片。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一體推進治山治氣治水,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天藍水清好生態。
二是好地名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牽引,推動午城黃土國家地質公園、石馬溝和紫荊山森林康養基地開發建設,加大小西天、晉西革命紀念館、梨博園等人文景區建設,加大文旅文創產品開發,建設旅游康養好勝地。
三是好人名片。持續提升“中國好人縣”品牌效應,深入開展好人縣創建、文明創建和文明實踐志愿活動,大力弘揚隰州人民勤勞樸實、急公好義、擔當奉獻的優良品格,使中國好人縣文化基因成為全縣人民的精神內涵,民風淳樸好人多成為隰州最靚麗的名片。
四是好梨名片。推動梨果產業提質增效,在標準化、品質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深化與山西農大等科研院校產學研合作,加大技術培訓,加快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積極拓展銷售市場,持續提升隰縣玉露香梨公用品牌價值,實現玉露飄香好產業。
五是好干部名片。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好”干部標準,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健全容錯糾錯機制,鍛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責必擔、有事必干的隰州鐵軍。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抓實鄉村振興發力點,步步為營,強化有效銜接力。
一是持續發力鞏固脫貧成果不褪色。
二是持續推動鄉村振興增收不停步。
三是持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不松勁。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強化產業競爭力。
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二是推進工業發展持續化。
三是做強服務業轉型優質化。
◆把握項目建設主動性,攻堅克難,強化項目支撐力。
一是靠前儲備一批好項目。
二是加快落地一批大項目。
三是抓緊形成一批好成果。
◆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周到服務,強化投資吸引力。
一是提高工作精準度。
二是夯實示范區主陣地。
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立足生態文明示范區,深挖優勢,強化生態驅動力。
一是守住綠水青山好環境。
二是發揮政策支持好優勢。
三是打造“兩山”基地好風光。
◆打造高品質城市生活,宜居宜業,強化發展持續力。
一是提升外在顏值。
二是涵養內在氣質。
三是增添城市活力。
◆全方位增進民生福祉,盡力而為,強化民生服務力。
一是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
二是抓好群眾關心的衛健。
三是提高群眾關注的就業。
四是統籌群眾關切的保障。
五是促進群眾喜歡的文化。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守好底線,強化安全保障力。
一是平穩轉段,精準做好疫情優化調整。
二是壓實責任,全面守牢安全生產陣地。
三是安定有序,毫不松懈維護社會穩定。
文圖由隰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